中国鼓励领军企业组建27个创新联合体:科技强国战略再提速
近日,中国科技部联合多部门发布重磅政策,明确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27个创新联合体,覆盖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。这一举措被视为落实“十四五”规划中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”的重要部署,也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的关键行动。
一、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
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中国正加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创新联合体的组建旨在打破行业壁垒,整合“产学研用”资源,形成“龙头企业牵头+高校院所支撑+上下游企业协同”的创新生态。据官方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超3.2万亿元,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。
二、27个创新联合体重点领域分布
领域分类 | 具体方向 | 参与企业代表 |
---|---|---|
新一代信息技术 | 人工智能芯片、6G通信、量子计算 | 华为、中兴、百度 |
高端装备制造 | 工业母机、航空航天发动机 | 中国商飞、沈阳机床 |
生物医药 | mRNA疫苗、细胞治疗 | 科兴、药明康德 |
新材料 | 高温超导、石墨烯 | 宁德时代、中国宝武 |
三、创新联合体运作机制
这些联合体将采用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通过竞争性遴选确定牵头单位。政府将提供三方面支持:
支持类型 | 具体措施 | 资金规模 |
---|---|---|
财政支持 |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定向资助 | 单个项目最高5亿元 |
政策扶持 | 税收优惠、知识产权共享 |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至120% |
平台建设 | 国家实验室配套支持 | 2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|
四、近期热点技术突破案例
结合近10天科技热点,部分联合体方向已取得显著进展:
时间 | 技术突破 | 相关企业 |
---|---|---|
2024.3.5 | 全球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投产 | 中芯国际、中科院微电子所 |
2024.3.8 | 量子计算机“本源悟空”实现万次运算 | 本源量子 |
2024.3.10 | 自主可控工业软件MATLAB替代品发布 | 华为、浙江大学 |
五、专家观点与行业影响
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指出:“这种组织模式能有效解决‘卡脖子’技术研发中的‘孤岛效应’,预计可使技术产业化周期缩短30%以上。”而资本市场已快速反应,近一周科创板相关概念股平均涨幅达12.7%。
值得注意的是,政策特别强调“开放创新”,要求每个联合体必须包含至少1-2家国际合作伙伴。目前已有阿斯利康、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参与部分项目,展现了中国科技合作的开放性。
六、未来展望
根据规划,到2025年这27个联合体将实现三大目标:突破50项关键核心技术、制定200项国际标准、培育100家科技型上市公司。这一战略布局不仅将重塑中国科技创新体系,更将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“中国方案”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